人民网郑州7月26日电 记者王明浩报道:继黄河3次调水调沙试验后,探索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又一重大尝试——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于今天全面启动。
“黄河难治,根在泥沙。”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到汛期,常常出现高含沙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特别是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泥沙进入黄河干流,致使水库和下游河道严重淤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减少泥沙淤积,自古以来就是治黄专家不懈追求的目标。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晋陕交界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该河段属于游荡摆动的堆积性河道,地域广阔,人口密度小,区内大量滩地为低洼易涝的盐碱地,不具备农耕条件,是一座位置适中、规模宏大的“天然沙仓”。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是利用水力学原理,借助水流自身力量实现“淤粗排细”——把对下游河道及水库淤积影响较大的粗颗粒泥沙滞留在小北干流两岸洼地,细颗粒泥沙回归黄河。从而改善进入下游河道及水库的水沙条件及泥沙组成,减少三门峡、小浪底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
此次试验工程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连伯滩,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放淤闸、输沙渠、弯道溢流堰、淤区围格堤、退水闸等。试验淤区面积5.5平方公里,设计淤积粗沙1395万立方米。
黄委会的专家称,如果试验取得成功,黄河小北干流将有望成为处理黄河泥沙的又一主战场。据分析,在大规模实现无坝放淤后,若辅以放淤枢纽工程,该河段可沉淀黄河泥沙100亿吨,相当于小浪底水库的设计拦沙量。由于是“淤粗排细”,沉淀的泥沙大部分属于对下游河道淤积影响较为严重的粗泥沙。因此,在该河段放淤可获得更高的减淤效率。同时,放淤还可将这一河段两岸的低洼易涝盐碱地变为高产稳产良田,不但可实现黄河水库、河道减淤,还能增加耕地面积。